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社工+志愿者”联动的社区实践

回顾深圳市社区志愿服务“社工+志愿者”联动的十年,是深圳社区(家庭)社会工作发展的十年,也是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年。此间,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的碰撞、交流与互动,既催生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动力与活力,又为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开展各项专业服务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今天,小编就以深圳市福田区景田社区及光明新区(现为光明区)光明社区实践探索为例,总结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有关经验及方法。

1

规划先行,落地有力。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开展“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之初,便在督导的引领下,设计《“阳光所至,义行百家”社工+义工联动方案》及相关制度和套表(2008年版),经过一年多的试行服务后,于2010年改版升级。该方案在吸收内地城市志愿服务相关做法的同时借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志愿服务经验,结合本社区及项目的实际形成,方案的设计者同时也是方案的推行者和执行者,最终使得方案的设计理念和行动举措在社区获得有力的落地实施。

2

初步招募,注重面谈。不同于一般的报名登记,“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注重初期的关系建立及相互认识,且要明晰未来服务的内容及走向。志愿者在意欲报名登记之时,便会受社会工作者之邀接受面谈。面谈中,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初步认识,澄清志愿服务的期望,进行双向选择,即社会工作者确认该报名者是否匹配社区工作的需要,志愿者亦需重新认识社区参与及服务是否为个人所选。经过双方的确认及澄清,该报名者方可成为志愿团队中的一员。

3

推动参与,岗位开发。社区志愿服务的存在价值即社区居民能以志愿者的身份为社区的和谐发展贡献个人力量,这决定了社区需开放足够的平台及空间,促使社区志愿者可以充分发挥力量。因此,社会工作者最大限度开发志愿服务岗位、提供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及社区建设的机会,便是重中之重。此间,社会工作者需同时考虑社区的发展需要及志愿者专长等,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参与机会。

4

系统训练,逐层推进。建立志愿者培训的课程体系,结合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及团队建设的需要,开展新志愿者基础培训、特定岗位志愿专题培训及骨干志愿者的领袖训练的三层培训体系,促进志愿者队伍的持续成长以及社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从景田社区到光明社区,志愿者培训的三层架构始终得以贯彻实施,志愿者领袖的作用越发凸显。

5

聚会连通,促进黏合。志愿者具有人际交往及信息互通的需要,开展定期的志愿者聚会,建立志愿者之间以及志愿者和社区之间的互通,可以促进志愿者队伍情感联结及团队归属。志愿者聚会的形式多样,可选择座谈会、团体游戏、兴趣小组、团队拓展等。聚会的频次可依据团体的规模、类别及团队发展的计划有所分别,一般分为小组聚会和全体聚会。

6

定期评估,保障质量。无论何种形式的志愿服务,社区工作者都需要即时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反馈及评估,以确认志愿者的服务质量是否满足要求,或了解其可能需要何种类型的训练。评估的方式可以是服务后访谈、阶段性服务检视或年度服务检视等。

7

多元激励,肯定价值。对志愿者的激励是不可少的,激励的方式亦需多元化。定期的表彰活动非常有必要,相比起采用内部自娱自乐式的表彰,笔者更推荐公开性的表彰活动,更有利于建立仪式感和推广社区志愿服务文化。与此同时,开展精神激励需重于物质激励,日常对志愿者的关心,对其需求的关注及回应,对志愿者服务即时的肯定,都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途径。

8

进退有度,盘活队伍。建立志愿者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盘活志愿者队伍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需设立志愿者退出的条件、标准及办理退出/撤销的程序。例如,社会工作者以年度为单位对志愿者进行电话回访,以确认隐蔽志愿者的信息是否变更,是否仍有意愿参与志愿服务等。通过回访,社会工作者对队伍中每个成员的情况均能有所了解,对部分条件不适宜的志愿者进行劝退或者建议退出,以始终保持队伍的活跃度及信息的真实性。

 

编辑:陈怡然socialworkweekly.cn

赞(2)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社工+志愿者”联动的社区实践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