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大龄青少年的莹社工前 言
迈入21世纪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从以前的面对面交流、飞鸽传书、千里送信,进展到使用无所不在的通讯设备及软件:电话、QQ、微信、朋友圈、视频聊天,去交流沟通。除了与时俱进,尽力去适应这些新的通讯方式,以前的通讯方法,是否已不再适用呢?
在从事青少年社工的5年间,我们尝试用一种有点古老的方式,信件,去拉近青少年与社工的心灵。5年,290封信
我是广州的一位一线社工。我了解到,不少从事青少年服务的社工,都曾经在学校开展过信箱服务,让同学们通过信件的方式,将自己的困惑、难题告诉社工。
但是,就我了解到的不同项目的实施情况,信箱服务的收效甚微,更多的仅是一个摆设,收到的信件寥寥可数。
而从2013年起,我所在的项目就在社区内的一所中学(该校设有初中,初中约有8-10个班级,每个班级约50人,根据每年的招生人数增减班级数量)开展了信箱服务,命名为“社工树洞心情传递”。
从2012年至2018年6月,服务从未间断,我们共收集到290封署名及匿名的来信。这290封信件,社工也无一例外的全部回应了。
收集到的信件内容及数量如下:
艰难的伊始
可能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吧,结果很美好,但是过程一波三折。
服务从2013年12月13日开始了,在前两个月的时间,通过巡回式的班会,社工已经跟同学们有了初步的接触。而为了让同学们能持续的与社工进行交流,社工原设想在学校开设社工站,让同学们有一个舒适放松的场所。
很可惜,学校并没有多余的场地供社工利用,社工唯有另辟蹊径,开展社工树洞服务,希望通过信件的方式与同学们交流。
一个小小的信箱,一张A4黑白宣传单。服务就此开始。
2013年第一版宣传单
刚开始,同学们都觉得挺新奇,因为学校之前没有开展过这样的服务,但是,来尝尝鲜,投信的人寥寥可数。
但是社工也发现了一个很奇妙的现象,虽然回信不多,当社工每次在走廊张贴匿名信件的回复时,学生开始慢慢的聚集起来,带着好奇和探究,细看同学的来信以及社工回复。
所以,三位参与服务的社工,都在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而我们想到的则是这个……匿名信与署名信
社工树洞的服务开始前,我们预设了各种可能的情况,想方设法的吸引同学们来投信。
而为了让同学们增加对社工的信任,保证信件内容不对外泄露,我们区分了两种来信,并设计了不同的回复方法。
匿名信件:
一般来说,会投匿名信件的同学们,未必是遇到很大的困难,但是想通过信件与社工进行交流互动,或者是想试探一下社工,会如何回应自己。
一般这类信件都比较简短。但也会有部分匿名信件,讲了很具体的问题或者面对的困难,但是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这样的匿名信件,我们会在公告板上展示同学的来信以及社工的回复,让写信的同学、浏览公告板的同学,都参与到社工树洞的服务中。
署名信件:
会投署名信件的同学们,可能会更为具体、详细的在信件当中说明自己的问题,希望得到社工的建议和帮助,另外,投署名信的同学更加注重个人的隐私保护,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隐私在学校公告出来。
针对匿名信件,我们会更加认真细致的进行回复,并亲自将回信亲自拿给投信的同学。杜绝了除社工及该同学外其他人查看的可能性,保障同学的隐私。
上图为其中两封署名信件
经过反复商议及设计,社工树洞的第一块大型宣传版终于诞生。我们希望在设计版上体现几个要点:
1、版面美观、吸引眼球、尽可能的吸引同学们围观;
2、让同学们清楚了解投信的规则以及流程,尤其是匿名信与署名信的不同,增加同学对社工以及对社工树洞服务的信任;
2013年第二版宣传海报
不得不说,宣传是很必要的,通过宣传板的展示,以及给予每位同学的A4宣传单,前来投信的同学开始稳步增加。
通过社工树洞服务,挖掘了不少的潜在个案,据统计,在一个学期内,社工与同一位同学之间的回信,最高可达7次。同学在信件当中,透露了许多面对的困惑以及难题,而从回复上也能看到,原来同学能够根据社工给出的建议加以努力,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新的尝试:讨论版
到了2016年,社工树洞服务已经开设了三年,同学们投信的热情有增无减,有的时候一周能够收到20多封来信,而负责回信的仅有三位社工。渐渐的,社工也会感觉到疲惫。
而社工也逐渐发现,同学们投信的问题,有很多重复或者是类似,如恋爱、学习、朋友是同学们最关注的三个点。
一对一的回复,固然是比较精准,但是如果能够将同学们共同的需求汇集起来,然后再通过公告板的方式,发起与同学的讨论,没有投信,但是经常来浏览公告板的同学,也能够获益。
就这样,社工开始不定期的,跟进该段时间同学们提出的最多,最困惑的问题,开设了社工树洞每月主题的设计。
2016年青春期情感海报
2017年中考加油板新的尝试:义工回信
前文提到,随着回信量的增加,社工回信的压力也日渐加剧。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减轻社工的工作量之余,提升回信的质量和数量呢?
我们立刻想到了邀请义工协助回信,但是,在寻找合适的义工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必须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要的问题是,回信的时间一般在周一到周五,这个时间,哪些人有时间进行信件回复呢?
第二点是,我们如何能够保证,义工们不随意泄露青少年提供的隐私,不私下公开回信的内容呢?
第三点是,如果义工回信的内容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社工应该以何种方式向义工反馈,是否应有一定的程序或者规则呢?
第四点是,如果零散的义工来报名,当回信量大的时候,社工逐一与各个义工进行回信的沟通,这样是否又加剧了社工在信箱服务上的精力投入呢?
还有其他细节问题,不一一赘述,但是如果没有考虑好上述问题,义工的加入就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甚至影响到社工与青少年数年下来建立起的信任关系。
事实是,第一次义工招募时,大家一起想好招募义工的条件,发布公告后,无人报名。
时隔一年,我们调整了部分招募的条件,可能也是机缘巧合吧,某大学生义工团体也有与社工站合作,开展义工实践的需要,然后一拍即合。在正式邀请义工开展服务前,我们也经过了多番的沟通,才最终确定下来。
首先,这个义工团体主要成员是大学生,周一到周五有能够自由安排的时间参与回信。
再者,在开展服务前,社工与该团体领袖签订了义工服务协议,确保参与社工树洞义工服务的成员,都能够遵守保护学生隐私的要求。
第三,该团体成员分工合作,由回信组、收信组构成,社工可以将对信件的回复要求已经修改意见直接反馈给负责的成员,免去了社工逐一与回信成员反馈的时间。
在义工加入社工树洞服务的时间,学生们投信的热情有增无减,而且署名来信的比例提升了很多,社工也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义工们回信的热情和爱心。青少年之间的互助与成长,可以说效果显著。
另一方面,社工可以从回信的压力中解放,有了义工的支援,社工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将服务深入或者扩宽。想说的话
社工树洞信箱服务已经迈入了第五年,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去尝试不同的方法去做的更好。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一封信,连接着社工与青少年,也连接着青少年与青少年。未来,我们也会一直去探寻,怎么样能够做得更有趣,更能吸引青少年,更能够让青少年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成长。
前言提到,一封信,在这个电子世代能否发挥它的作用?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可能问题的关键不再是信件或者是什么,而是社工在服务上不断探寻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将服务求变,不断焕发新的色彩。
可惜的是,2018年结束了,项目未能续标,社工树洞服务只能暂停了,不过我想接手的社工们,也会以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去创作特别的青少年服务。很感谢五年来,与我一起并肩作战的社工们,大家要继续加油哦!
你可能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