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福建慈善观察之八:余音---福建模式对中国慈善现代化的启示

此次为期5天的中慈联会员互访福建福州-厦门行,虽然我们接触的机构数量、地域分布、类型分布,并不多而全,但仍然收获颇丰。简单总结起来,我们对福建慈善模式有如下几点发现和启示:

一、华侨与宗族是福建区域慈善的两大独特基因,福建现代慈善就是建立在这基础之上

去福建的人都知道,福建的宗族祠堂特别多,既有老的又有新的,而祠堂往往就是传统宗族慈善和现代社区慈善的场所。现代福建人大都是从中原分批南下渡江迁徙过来的,作为移民,家族观念、宗族情结特别重,福建慈善文化的源头,正与这种家族精神有极大的关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德行善,既是光宗耀祖之举,更是为子孙后代积累福田。查阅福建的家牒族谱和开闽、开彰历史,就往往可以发现大量移民互助、救济灾民、修桥铺路、兴修学校、修建宗族祠堂等公益慈善事业的记载。

福建是沿海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主要是闯南洋,去东南亚创业,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侨领、侨商,建国初就有著名马来西亚侨领陈嘉庚,慷慨捐资兴办集美学校、厦门大学,树立榜样在前。印尼侨商黄仲咸的慈善,从1959年开始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复兴,首先是华侨的贡献。所以,我国的第一部慈善法律《公益事业捐赠法》,也是侨界推动的结果。福建的最早的一批慈善家,大多都有侨的背景,比如黄仲咸家族、李光前家族,甚至后来的世纪金源黄如论家族、世茂的许荣茂家族、金鹰集团的陈江和家族,这些全国有名的慈善大家,也都有侨的背景。改革开放后,最先回来的是侨胞,包括海外华侨和港澳台胞,他们回来,发现家乡落后,希望尽己之力,做点公益慈善事情,造福桑梓。往往一般先是帮亲戚,后来帮邻里,再修祠堂、编族谱,再修侨铺路建学校,再拓展到支持教育、环保、文化、经济建设。在黄仲咸家乡泉州南安市参访时,南安侨联主席叶谋锋就跟我们谈到,福建南安市本地人口156万左右,但海外侨胞和港澳台胞就有多达350万人,这些侨胞爱国爱乡,不仅在家乡投资兴业,推动南安的快速发展,更是慷慨公益慈善事业,保障南安连续多年侨捐过亿,为家乡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是南安市的公益主力之一。

二、争做慈善在闽商蔚然成风,闽商慈善家群体形成,在我国慈善家中最为耀眼

受福建传统文化、移民家族精神熏陶,加上华侨慈善的榜样力量影响,现代闽商群体在迅速崛起,发展经济和商业,奠定夯实资本基础上,产生出了争做慈善的特征。

一是在很多县市,以民营企业家和华侨为代表的中小慈善家比比皆是,比如在晋江市和南安市,一个乡镇的年度筹资都可以达到数千万甚至超过一亿元。

从全国范围内看,虽然福建的经济在全国排位并不是非常靠前,但慷慨指数却连续多年排位居前。每年的中国慈善排行榜上,总能够看到一大批耳熟能详的福建籍慈善家,其数量、规模在全国排名非常靠前,甚至远远超过江、浙和北、上、广媲美。比如在《2013胡润慈善榜》100位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中,有15位福建企业家上榜,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但如按人口比例来看,福建上榜慈善家比例则是当年全国最多的省份。《2015胡润慈善榜》,闽商在100位上榜慈善家中,占据14席,上榜人数位居全国第二。《2018胡润慈善排行榜》的100名中国大陆最慷慨的慈善家中,有11位闽籍企业家上榜,数量居全国第三位。而2019年北师大发布的中国百杰榜中,福建籍慈善家就达17席之多。而2018年《公益时报》中国慈善排行榜中,仅福建晋江一市,就多达20名晋江籍企业家上榜,2018年中国慈善家榜单中,8家晋江籍企业上榜2018中国慈善企业榜单。

考察各种慈善排行榜,全国排名前100位的慈善家中,来自福建的就有曹德旺、曹晖家族,黄如论、黄涛家族,黄仲咸家族,黄其森家族,黄朝阳家族,许荣茂家族,许书典、许连捷家族,陈江和家族,陈发树家族,林文镜家族,林绍良家族,林秀成、林志强家族……。

福建慈善家群体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捐赠慷慨度,长期持续性,都在全国非常有名。而且这个群体中的人,各有特色,既有黄如论、黄涛父子和圣农集团傅氏父女那样传统慷慨的慈善家,又有像黄仲咸那样懂得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既有曹德旺那样以自身实力做股票捐赠、突破制度框架的开创者和推动政策改革的人,又有像林文镜、陈建龙、福信陈章辉那样敢于创建并且将基金会交给职业经理人的慈善家;既有很多执着于家乡建设,在福建当地活动的慈善家,又有一批在全国范围去开展活动的慈善家。

三、福建慈善组织开放、活跃,富有合作精神、行业意识、公共情怀,促进了福建慈善公共场域、行业生态的初步形成

福建现代慈善行业生态的形成,得益于福建的慈善组织的合作精神。首先是福建全省,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乡镇的慈善会系统,这个系统的存在,无疑吸收和动员了广大的社区慈善力量。比如福建省慈善会和福州市慈善会,起了龙头的作用,泉州、厦门甚至是晋江的慈善会,也都非常活跃。

近年来,在福建慈善行业生态中,最活跃的,无疑要属于后期的几家地方性企业、家族基金会和宗教类的慈善基金会,比如,所谓福建慈善四大家:林文镜、恒申、正荣、同心四个基金会。这些慈善组织,除了自身的项目,往往都会关心、支持行业的发展,甚至行业支持已成为其业务的组成部分。如正荣公益基金会就宣称致力于搭建专业透明的综合性跨界公益平台,以“科学、理性、有效、创新”的运作理念,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构建良性公益生态系统。

另外,在政府和这些基金会的支持培育下,一大批基层的社区慈善组织、社工组织产生,活跃在福建的各个城乡社区,不断增厚福建现代慈善的土壤。

一个成熟的行业生态,往往有一些公共平台。正是在福建四大家的公共支持下,福建公益沙龙产生,成为福建慈善领域的一个公共交流平台。

除了行业交流,福建的慈善组织,无论慈善会还是基金会,都特别重视慈善行业人才的培养,许多培训项目应运而生,如束脩计划、传播官计划、香草计划,就是由多家慈善组织共同发起和支持的。

福建的慈善组织,特别有学习精神和合作精神,很多项目,都是几家一起来做。比如福建省慈善会和厦门慈善会,都在考虑与其他民间慈善组织,包括基金会和社区慈善服务组织合作。

另外,像同心基金会,除了积极参与福建慈善行业生态的建设外,他们还特别有意识地建立以同心为圆心的地方慈善小生态、小宇宙。

最后,福建慈善组织,还积极开放与全国甚至境外的交流。引进一些全国性的慈善活动,在福建举办。大到每年一次的海峡慈善论坛,小到甚至晋江市也举办过全国性的慈善研讨会。而最近中国基金会论坛在福州的举办,更是对福建慈善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福建慈善模式展示给全行业和中国社会!

四、一批职业慈善人的推动,是福建公益慈善场域活跃、慈善共同体形成和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福建慈善文化和传统深厚,但作为一种公共形态的慈善场域,也是近几年来才形成的。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福建的慈善组织,培育或者引进了一批特别有活力和能力的专业慈善工作者、职业慈善人。其中,以林文镜基金会引进原南都基金会、敦和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恒申基金会聘请专业工作者游劢。前者是香港社工专业博士,后者是美国留学背景,这些人的专业素质较高,他们的任职,推动了福建慈善的专业化之路,也推动了福建慈善公共行业生态的形成。又比如同心的创始人广普法师,和秘书处林旭华,则既受过良好的专业培训,自身还有佛教的宗教信仰,对于推动自身机构和行业发展,都有较好的帮助。

五、政府和民间共同发力,官民联合,同频共振,成为促进福建慈善的保障

观察全国各地慈善事业的发展,官民联合、同频共振,非常重要。有的地方,官方在慈善事业方面很强势很用力,但民间太弱,跟不上;有的地方,民间很活跃,也很有实力,但官方很官僚,不作为;有的地方,民间很活跃,发展很快,官方也很想有作为,有担当,但上下不在一个频道上,结果也不理想。

这次福建的感觉,就是官方与民间形成合力,既互相联合,又同频共振,因此才有了今天这个效果。首先,我们中慈联的活动,只是一个社会组织的会员互访活动,但却引起福建省民政厅有关领导同仁的高度重视,福建省民政厅副巡视员兼慈善处处长滕容,不仅前期帮我们协调并推荐参访对象,而且第一天就陪同我们拜访了省慈善总会,还带领慈善处副处长涂东、调研员彭宣华、主任科员王舒凌,差不多是全程参加了从福州到厦门的访问过程。用他的话说,作为慈善管理部门、管理工作者,非常珍惜有这个机会,一是深入调研接触这么多的福建慈善组织、爱心企业,二是与来自全国的同行精英就福建慈善发展现场交流,非常有意义。对于完善福建的相关慈善政策,改善慈善促进和管理工作,都有帮助作用。

福建地方政府独立地、或者与民间组织联合,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如福建省民政厅和慈善总会,在地方率先推出慈善项目大赛,吸引了全福建慈善组织的积极参与,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培育、促进了福建慈善项目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通过“八闽慈善奖”,表彰了福建的慈善家、慈善组织、慈善项目、志愿者,培育了全民向善的社会风尚。利用优势,借助两岸论坛,主办海峡两岸慈善论坛,开拓了慈善交流合作领域。

在厦门访问时,陈章辉基金会的人告诉我,他们注册基金会,仅用了5天时间就办了所有手续,这是我听见过的全国最快的速度,这也可见福建政府办事效率之高。

据滕巡反映,福建省的相关领导也特别重视慈善事业。当年福建慈善总会,还是领袖在福建时所批的,而他当时也有很多关注慈善工作的批示。后来的历任领导,也都继承了这种做法。比如这次福建公益项目大赛,省领导就提出要亲自参加。

2013年,是福建省慈善行业发展史上关键一年。当年5月,福建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意见》,正如游劢秘书长所说,“推进直接登记、打破登记限制和下放登记权限等措施,直接激发了包括基金会在内的社会组织的发展。”正是在这一年,福建省注册成立的基金会数量达到30家。目前福建省比较活跃的几家基金会几乎都是在2013年登记成立的,包括正荣公益基金会、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和恒申基金会等。随着这些资助型基金会的出现,福建慈善组织开始在国内各种奖项、评比中崭露头角,在全国慢慢有了较大的影响力。

福建的会员互访结束了,但我们对福建慈善模式的研究,对闽商慈善群体的研究,还才刚刚开始。据我观察,与江浙和广东相比,福建人对自己慈善行业、模式的研究,似乎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福建模式,到底对全国慈善有多大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意义,对中国慈善的现代化,有何宝贵的启示,我们也仍在探索之中。本报告聊作抛砖引玉,期待引起行业讨论和批判。

(《福建慈善观察》系列终。谢谢您的阅读!)

福建慈善观察之一:慈总的开放与无奈

福建慈善观察之二:林文镜的情与刘洲鸿的道

福建慈善观察之三:河仁的天条与霸气

福建慈善观察之四:恒申崛起与圣农转型

福建慈善观察之五:同心的慈悲与智慧

福建慈善观察之六:金母鸡与黄仲咸的传奇

福建慈善观察之七:陈章辉新锐开拓与厦慈会厚积薄发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福建慈善观察之八:余音---福建模式对中国慈善现代化的启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