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社工如何介入精神残障人士危机干预个案?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刘晓平、杨翔、汪兰兰

单位 | 南京市秦淮区晓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残障人士是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应该受到社会的特殊关怀与照顾。而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以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类福祉为己任的专业,始终将弱势群体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

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残疾人社会工作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于指导残疾人社会工作顺利开展的理论主要有正常化理论、回归社会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增能理论、社会排斥理论等,在具体操作层面,需要依据个别化的原则,选择恰当的工作模式和专业手法,并且应当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弹性应对。

晓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接待了一个特殊的个案,服务对象患有精神残疾且在面对重大生活变故时陷入危机状态,社工迅速制定方案进行危机介入,危机解除后又采取任务中心模式为其提供后续生活支持服务。

背景介绍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小王,男,1978年12月22日出生,初中文化,无业,未婚,听力一级残及精神二级残,家住南京市秦淮区蓝旗街。

服务对象哥哥:大王,男,1976年11月26日出生,高中文化,失业,未婚,与弟弟同住。

(二)个案来源

机构转介:小王父亲于2019年春节前夕去世,服务对象失去唯一的监护人,社会工作者积极介入,希望以专业方法为其提供危机干预和后续生活支持服务。

(三)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小王是一位听力语言一级、精神3级的残障人士,母亲早年去世,与父亲以及哥哥共同生活。哥哥2006年8月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因劳务纠纷从家中4楼跳下(自杀)造成多处骨折,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整日心情抑郁,自言自语不能自拔,并且拒绝领取残疾证。

父亲非常专横,以自我为中心,家中大小事务均由父亲决定,家庭教养模式为专制型。

其特征是在理性控制方面较差,强制性较多;对孩子的慈爱、温暖较少;态度简单、粗暴、不通情理、不民主。2019年春节临近,父亲突然离世,兄弟俩无法接受这一突发变故,心理上陷入危机状态,唯一的支持系统崩溃,生活自理能力又很差,基本生活难以保障。

2、关系网络:案主父亲去世后,社会工作者多方联系其叔叔,叔叔表示早年已经和小王家庭断绝来往,自己年事已高,不愿意也无能力对兄弟俩进行照顾,亲属网络无法提供支持。

父亲原先经常为一些小事和周边邻居发生矛盾,邻居对其生活习惯、脾气性格都很有意见,邻里关系非常差;父亲生前总是不满足于政府所提供的福利待遇,觉得不公平,因此多次到法院、派出所、信访部门、社区居委会吵闹,索要钱物,正式社会系统能够提供的帮助也十分有限。

分析预估

(一)问题与需求

1、经济来源:小王自身为多重(听力、言语和精神)残疾,哥哥丧失劳动能力,兄弟俩都是蓝旗新村社区的低保户,仅靠微薄的低保金以及先父的退休金生活,没有金钱意识和理财观念。

2、居住环境:现所住房屋是父亲单位分房,未进行装修,除了天然气设施,其他的房屋基础设施停留在建设之初时的状态。水管外露,电闸依旧是老式的热熔保险丝,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另外,房屋长期封闭,昏暗沉闷,床上用品没有更换,室内异味扑鼻。但哥俩对于居住的环境要求低,改善居家环境的敏感度低,拒绝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改善家庭卫生环境。

3、生活起居:小王和哥哥身患残疾,父亲生前生活习惯差,又没有对哥俩进行系统性的指导,他们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父亲离世后,服务对象和哥哥依靠父亲留下的腌制品勉强度日。

(二)生态系统图

小王的社会生态系统图

服务计划

(一)工作目的

增强家庭面对重大变故的能力,回归正常生活的阳光地带。并据此订立了两个阶段性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申请相关资源与补助,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提高身体机能。

2、加强与周围支持网络的链接,修复社会功能,增强适应力。

(二)具体目标

1、做好服务对象父亲后事处理

2、家庭资产梳理,由社会工作者代为管理,民警和居委会共同监管

3、生活照顾问题,链接社区医院、邻居等资源为其构建其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并教授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买菜、烧菜等

(三)介入理论

1、危机干预模式

危机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机往往是突发的,出乎人们的预期。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危机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

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服务对象小王和哥哥长期以来依赖父亲而生活,父亲的突然离世对于兄弟俩而言,不仅是生活陷入混乱无序,更是精神支柱的倒塌,因此,他们拒绝接受父亲离世的事实,坚称父亲只是在睡觉,在殡仪馆见到父亲遗体时情绪失控,行为抓狂。

2、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把服务介入的焦点集中在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希望帮助服务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社工出面处理好案主父亲身后事以后,开始着手处理兄弟俩的生活照顾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任务中心模式,将生活中所需掌握的技能、所需遵守的原则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指导和监督服务对象逐渐完成。

(四)行动计划

1、在接案一周内,操办案主父亲身后事,帮助案主走出危机,重获平衡;

2、在接案半个月内,对案主的家庭资产进行梳理,并制定出合理的生活支出计划,并引导案主执行;

3、在未来半年内,逐渐教会其基本生活技能,并构建其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介入过程

1、紧急处理父亲后事,及时介入心理危机

社会工作者和居委会成员到小王家走访,室内环境阴暗,空气混浊,一幅颓败场景。小王父亲去世后,他主动找到派出所民警,由民警联系殡仪馆人员将父亲遗体运走。

社会工作者询问兄弟俩父亲去世的具体时间,他们均不能回答,认为父亲只是没有睡醒,后面还会回来。考虑到哥俩患有精神疾病,为了不刺激到他们,社会工作者和居委会成员离开小王家。

随后与社区民警取得联系,咨询办理服务对象父亲身后事的流程。

社会工作者在与社区民警、居委会协商一致后作出决定,委派中心主任代服务对象和哥哥行使权利,由居委会出具相关证明后,在征得哥俩的同意下,带着他们到殡仪馆送父亲最后一程。

在殡仪馆见到父亲遗体后,小王情绪崩溃,挥舞双手要争夺父亲遗体,中心主任立即喊来民警及时控制住抓狂的小王,低声安抚至其逐渐缓和平静下来,慢慢让他接受了父亲离世的既定事实。

2、妥善安排后续生活,逐步训练自主能力

办理完案主父亲的身后事,社会工作者着手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临近春节,菜场关门,暂停提供新鲜的蔬菜,只有超市正常营业。社会工作者根据值班表,每人在值班之前到超市购买牛奶、面包和蔬菜。

同时,中心社会工作者给小王哥俩布置任务,每天上午9点半在机构大厅见面,否则领取不到当天的菜食和每人每天20元的零花钱,哥俩表示同意。

菜由小王烧,菜式很简单,仅满足哥俩的基本需求。2个月后,等哥俩已经适应上述生活方式后,社工将买菜和买早餐的任务交给小王自己完成但。要求小王和哥哥每天上午9.30到机构领取30元的菜金和每人5元的早餐钱。

小王需将购买的菜品给社工审核,不合理的支出会被禁止。此后,陆续安排了锻炼厨艺、居室卫生清理等任务,帮助提高自主能力,逐步实现由助人到自助的转变。

春节之后,社会工作者着手改善哥俩的居家环境。3月3日上午,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一道来到王进家里,换上提前准备好的新床褥,再由志愿者进行电线线路和卫生等软环境的改造。小王看到家里的环境发生实质性的改变,配合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居室清洁。当天下午,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到澡堂洗了过年后第一次澡。

经过社会工作者上述指导和帮扶活动,哥俩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考虑到哥俩的身体状况,社工链接了蓝旗社区医院的资源支持,由2名社会工作者带着哥俩进行常规的身体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医生建议,改善其饮食习惯,从食材采购、烹饪方式等方面综合把控。

3、适时监督后续进展,定期跟进服务成效

经过了近半个月的危机介入和总共4个月的干预,小王和哥哥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临近节日,社会工作者邀请他们到社区参加活动并上台表演。虽然表演效果不理想,但小王主动上台,说明他对我们的付出表示认可和支持。

在服务期间,社会工作者和小王的接触机会增多,观察到小王的积极改变,相应地,服务对象也对社会工作者更加了解,对其工作表示认同、赞许和感激。

目前,兄弟二人基本能够生活自理,但是仍然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其经济支出和生活习惯进行监督。

接下来,社会工作者要逐渐放宽监管以不断提高其自主能力,但是仍然要密切关注其生活状态,确保能够保持安全、平衡状态。此外,社工将链接小王院落邻居,为其提供基本的看护服务,保证哥俩的安全。

评估情况

(一)过程评估

1、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

针对案主不同阶段存在的现实问题,分别采用危机介入模式和任务中心模式,符合案主需要,并帮助案主切实解决了问题,理论与实践契合度较高。

2、服务过程中遇到阻碍

在服务过程中,社工与案主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例如案主不愿进行居家环境改造,拒绝接受体检,花钱大手大脚等,基本都在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

(二)成效评估

1、案主自身的积极改变

经过持续的个案服务,案主的情绪状态趋向稳定平和,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生活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自主能力显著提高。

2、周围环境的正向改变

服务对象从孤立无援的状态转变为获取晓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区医院等资源,并且中心计划继续为其构建非正式支持网络,帮助案主真正走出困境。

提供个案服务后小王的社会生态系统图

业反思

(一)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但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社会工作者要始终相信案主是可以改变的,他们自身蕴藏着资源和潜力,这是解决他们问题的钥匙,这也就决定了案主自身才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者和主导者,而社会工作者则是扮演支持者、同行者、资源链接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是一个相互促进、解决问题、实现改变目标的过程。

而这一改变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需要社会工作者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耐心等待案主做出改变,细心发现案主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和强化,在案主自主能力增强的过程中逐渐减少介入直至完全退出,只有这样才能让案主得到成长,获得应对同类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助人自助理念在实务领域的具体体现。

(二)从受助到自助的过程,社工与案主都在成长。

案主小王的改变是多维度的,从认知上来看,能够正确看待父亲离世的事实,修正了许多非理性信念;从行为上来看,学会自主买菜做菜,打扫居室卫生;从人际交往来看,与周围邻居关系有所缓和,与社工建立了良性关系。

这些改变意味着案主化解了危机,走出了困境,实现了生活自理,案主的成长离不开社工的专业服务,这些成功的服务经验也反哺着社工,促进其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案例点评

本案例以生活突然出现重大变故而陷入危机状态的精神残障人士为服务对象,针对他们的心理危机、基本活保障问题,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和任务中心模式开展个案服务。

社会工作者能够针对案主特点和现实情况的变化,灵活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案主解除危机,回归正常生活轨道。但在后续服务中,还有可以继续努力的方向。

首先,做好案主哥哥的思想工作,帮助申领残疾证,获得应有的福利待遇;

其次,构建案主的非正式支持网络,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工作,募集有相似经历的组员,开展社区活动,帮助缓和其邻里关系;

最后,进一步训练提升案主自主能力,确保结案后案主能够在脱离中心和社会工作者的情况下独立生存,甚至是做一个对社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

赞(2)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社工如何介入精神残障人士危机干预个案?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