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林贞:进入小学开展社交技巧课题的“法宝”分享

文/广州市成长动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资源中心 林贞

督导:杨沛群

社交技巧训练目前较多应用于智力障碍人士训练、自闭症人士训练及外展社会工作领域中。社交技巧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动交流,要与他人友好开心相处需要我们学会必要的社交技巧并正确运用。笔者为佛山市大沥镇龙湖学苑家庭综合服务项目负责人,基于佛山市大沥镇龙湖学苑家庭综合服务项目于2019年开展了共24期的小学社交技巧课题的经验,而有以下的分享。

一、社工的装备

进入小学开展活动,社工需要做好充分的装备,才能够促进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1.学习及掌握社交技巧的知识。不同的社会学或心理学家对社交技巧可能有不同的定义。较早期,社会学家Comb&Slaby曾对社交技巧作出以下定义: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有足够能力与他人相处及交流,使相互间得到满足或益处,同时这种相处方法又是被社会接纳或配合社会价值观的。以上的定义主要视社交技巧为一种个人的能力。

较近期,另一位社会学家Van Hasselt 从另一个角度来界定社交技巧,其定义为:社交技巧是一组有目标互相关连,能经学习及受个人控制的社会行为。从此定义来看,社交技巧本质上有以下的特征:社交技巧行为是有目标的;社交技巧行为应该是互相关连的;社交技巧被界定为一连串可以学习的行为;最后,社交技巧被界定为受个人控制的行为。

总的来说,社交技巧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

(1)交谈技巧,如主动、维系及结束一段谈话等;

(2)社会知觉性技巧,如聆听、控制时间、澄清等;

(3)解决问题技巧,如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

2.认识参加者的能力、特性。在此次我们进入小学的服务中,参加者对象为三四年级学生,社工需要认识这个群体的生理、心理、能力等,如他们不喜欢长篇大论的活动,因而我们会采用适合他们的活动式教学的方法开展服务。

3.主动解决各种条件限制。

(1)时间的限制。如每班可安排70分钟的时间开展工作坊,则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准设计计划书。

(2)场地的限制。学校无适合社工开展活动的理想场地,则社工需要处理如何在班级开展活动。

(3)人手的限制。面对每班约48个学生,社工人手有限,如何安排人手,使活动顺利有效开展也需要解决。

(4)思考方式的限制。社工在撰写计划书时容易感到不知怎么写,常常觉得自己想不到东西。需多借助思考工具进行,可充分利用创意思考工具,Mindmap等思考方式思考计划书,减少撰写计划书的局限。

二、精准设计课题

1.精准对象。家长、老师及校长反映学生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喜欢群体生活,渴望建立友谊。而他们的能力不足以达到他们的期望,因而三四年级的学生之间经常容易发生很多的小摩擦,如被人叫外号,被人捉弄等,令到他们在学校生涯里产生很多的失望等负面情绪,甚至失去自信。因此,我们进入小学的社交技巧课题精准以三年级及四年级学生为对象。

2.精准目标。如本文所言,社交技巧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而我们的活动时间非常有限,因而我们需要精准目标,我们此次社交技巧课题只针对有情境性的生活事例及一般性的社交沟通技巧为目标。

3.精准策略。传统教学与活动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两者在多个维度上的介入都不同(如下图)。因应此次社交课题,我们采用了活动教学的策略开展,以推动活动成效的达成。此次活动式教学综合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及角色模拟实践理论,通过活动教学的方法结合情景模拟角色练习,促使参加者知行合一地将所学的知识内化转化。

传统教学活动教学
教学形式单向传授多元化启发
参与方式聆听、做功课、单向沟通亲身体验、动手尝试团队合作、双向沟通
教学内容学科知识的针对性教案EQ/CQ等的度身设计方案

考虑到学生喜欢听故事,我们便在活动中结合学生日常社交事例创作青蛙王子的故事,去促进学生理解及掌握情景性社交技巧并加深记忆;此外,我们的活动结合生活化场景,运用红黄绿灯的自我管理策略,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如活动所举事例中,小红见到小绿乱画自己的书,她很生气,她好想采用同样的方法“报复”,这时她应该亮什么灯? 红灯亮的时候,要怎么做? 红灯亮了之后要亮什么灯?黄灯亮的时候,可以做什么?什么时候才可以亮绿灯?

以此结合情景模拟角色练习,促进学生内化转化,并加深学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需要急着亮绿灯去行动,更应该留意的是要红灯和黄灯亮的时间要久一些,直到让自己停下来,让自己多些时间去想清楚正确的应对方法,才可亮绿灯去行动。

4.精准团队。团队因应不同同事的社会服务经验不同,从而进行精准的团队配备。活动前团队会议及督导,以达到消化活动理念及对计划书的共识,并共同筹备活动道具;活动中实行以旧带新的搭档方式,旧同事对新同事进行手把手的教导,新同事从旁观察学习不断进步;活动后及时反思,及时沟通,及时调整计划书,以推动活动更有成效地开展。

5.精准成效。活动评估方式通过制定成效评估问卷进行,依据活动目标精准制定成效评估的方向和内容,同时通过社工观察及学校反馈,精准进行成效的收集。

三、注意误区

24期共约1150名学生参与的工作坊虽然已经结束,但反思并未结束,回顾这24期的工作坊历程,仍有很多值得完善和思考的地方。

误区一:为游戏而游戏。这是不少社工会犯的错误,不了解游戏,不明白游戏的目的,错误地将游戏变比赛,也不明白为何需要比赛。所设计的游戏与活动目标不贴合,只是习惯性地运用社工熟悉的游戏去开展活动。

误区二:对历奇辅导手法不了解。未全面考虑历奇辅导手法对人手,对场地,对分享带领的要求而错误地使用历奇辅导手法。

误区三:活动内容与目标分离割裂。活动目标决定了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内容及活动分享总结,活动的所有铺排都应该紧靠活动目标设定,需要紧记这个逻辑关系。

误区四:时间比重安排未因应内容重点而调剂。活动目标和内容需要区分重点,对于重点的内容需要在有限的70分钟时间里安排更多的时间去推行。

误区五:怕场面冷清尴尬而安排与目标无关内容。活动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紧贴目标,紧贴主题,否则会影响成效的达成。

误区六:成效问卷无法有效收集成效。这源于未掌握设计成效评估问卷的方法,因而容易出现成效评估的内容与成效目标无逻辑关系的问题。

误区七:老师价值与社工价值的碰撞。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乖乖坐好的学生容易获得老师肯定;而社工的活动式教学中,更多的是期望学生多元参与,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的亲身体验可以更有效促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因而在活动前需要与学校老师有充分的沟通,促进对社工活动式教学的理解。

四、总结

进入小学开展社交技巧课题,要推动活动有成效开展,除了需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团队社工不怕错,不怕苦,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态度,不断的经历“亲身体验、观察反省、总结反思、积极尝试”的循坏,而这态度植根于社工“培育新一代,携手创未来”的初心。

编辑:刘星宇socialworkweekly.cn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林贞:进入小学开展社交技巧课题的“法宝”分享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